EW3移民,千万别找Job Shop
如题。什么是Job Shop呢?卖岗位的公司吗?
这个说的不是生产制造业的名词。而是美国雇主担保类移民在实操上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一种雇主公司。
在雇主担保移民的过程中,job offer重于泰山。
那么顾名思义,job shop就是通过需要offer的潜在移民申请人提供offer, 而最终从中获得利益的这么一种公司。
Job shop不是劳动中介,当然也没有蠢到直接卖job offer给客人。
更重要的一点,Job shop在技术类雇主担保过程中是合法的存在。
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说过中国留学生抽H1B抽不过印度留学生吧。
基数庞大的印度留学生实现H1B甚至EB3绿卡的一大功臣就是Job Shop. 在工签圈子里,这类Job Shop被统称为Indian Consulting Company,翻译成印度咨询公司或者印度外包公司。以下简称ICC。
ICC为IT类的印度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低薪码农工作,运行的方式主要靠接一些外包的活儿赚差价。很多ICC私下里也收留学生的办事费。
由于文化,专业等等优势,很多印度留学生甚至能找到多个ICC为他们抽工签。也就是一人多抽。
这种现象是拉低了咱们华人留学生的中签率,从而拉低了很多华人留学生获得绿卡的机会。
ICC的员工几乎全部都是留学生。这些公司专门就招外国人,利用他们身份的需求榨取最大剩余价值,甚至已经扰乱了招工市场,阻碍了公平抽签。
但是在技术移民和工签的层面,这种现象是合法的。上头抓也只抓收钱卖工作的那波。
今年伊始放出来的禁止一人多抽H1B,只能一人一抽。但是也没有全面取缔ICC。
这种性质的工作,在非技术类雇主担保的层面,就是不合法的了。
我们很少听说过,全部都是韩国人,全部都是菲律宾人,全部都是墨西哥人的非技术类工厂。
因为这类工厂一旦曝光,最后的结局都是被禁止招工。已经获批的劳工卡或者I-140都有可能被取消。
非技术类雇主担保在job shop层面如此严格,和工作本身的性质也分不开。
非技术类的工作,不需要教育背景专项技能,也不看工作经历,薪资水平也是基本温饱,美国任何地区都存在很多待业人员,这类工作理所应当地被视为解决当地就业的首要办法。
这么样一个单位,放着自己国家的人不招,而去大批量地招聘外国人,给他们发薪水解决温饱,这在西方世界,没等政府出手,当地老百姓自己就扎堆抵制了。
Taco Bell不就是个例子么。Taco甚至没有大批招外国人。在疫情期间,就被失业的本地人抵制,才撤销了已经获批的很多I-140。
还好疫情已经过去了。Taco Bell确实也是品牌太出名,树大招风,被生无可恋的老百姓针对了……
那么如何在考虑通过EW3移民的同时避开可能是job shop的招工单位呢?下边简单列一下几个针对性的咨询要点。
1、这家公司每一个招聘季度海外招聘的人数是多少,占总人数的多少比例?
最理想的答案是海外招工的人数不要超过总人数的40%。与此同时,这家单位的人数规模越大越好。
规模越大,越体现出常规的用工需求巨大。如果海外招工的人数多于总人数的40%,会引发劳工部和移民局的猜疑。
怀疑这家公司是否没有在本地履行公平招工原则,超出常理的海外招工规模埋藏着售卖工作岗位的牟利手段,从而会引发政府部门实地调查或者超级抽查。
2、这家公司的员工平均在职的时间是多久?
因为非技术类员工的法定在职时间是1年。调查全厂员工的普遍在职时间也是判断其是否为job shop的可靠指标。
本地员工在职时间是不受限制的,他们要么觉得工作辛苦无聊,做几天就辞职回家吃低保,要么就是能力不行找不到其他更加舒适的工作,这类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间差别会很大。
如果你发现一家公司的员工一年就换掉一批,那就可以怀疑他们是不是非技术job shop了。
3、这家公司的上班地点是否相对远离大城市?
中美两国老百姓都一样,文化或者收入水平不高的劳动力都倾向于去大城市找机会。他们迁居的机会成本很小,迁居带来的回报潜在价值也很高。
因此距离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越近的公司,理论上越容易聘请到本地员工。
而且,美国政府和百姓乐于看到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间断地招聘本国员工。
这样的公司有能力为人口构成复杂,社会治安不佳的大城市地区带来更多稳定。
如果一个用人单位地处大城市周边,规模也不是很大,但是开始在海外招聘员工了,那就要怀疑他是不是想要通过海外招工赚取额外的不义之财了。这样的公司,早晚会引起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
我司推荐的鸡肉加工厂,每个季度录用的海外员工不超过总人数的20%,大部分本地员工工作稳定,有能力的员工还可获得升迁,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间远不止一年。
这样的公司,在雇主层面完全合理合规。是在充分解决了当地就业需求的前提下才开始聘用外籍员工的。